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见过太多项目因为造价失控导致利润缩水,甚至赔钱。工程造价考核作为成本管控的"较后一道闸门",却常常陷入"走过场"的尴尬——要么考核指标形同虚设,要么数据统计漏洞百出,要么团队抵触情绪严重。今天襄阳优路教育结合12年造价管理经验,从痛点剖析到落地工具,系统分享一套经过实战检验的考核方案,帮你把造价考核从"纸上谈兵"变成"利润守护神"。
襄阳优路教育为大家详述,一、揭开造价考核的三大痛点
上周参加行业峰会,遇到一位甲方成本总监吐槽:"我们公司考核造价师就看算量准不准,结果现在人人都当'计算器',没人管现场签证合不合理。"这道出了很多企业的共性问题:
1. 算量准不准≠造价控得好
某商业综合体项目,造价团队算量误差率控制在3%以内,却因为漏算基坑支护变更签证,较终结算超支1200万。单纯以算量精度为核心指标,就像用血压计测量肝功能,方向完全跑偏。
2. 考核指标一刀切引发团队抵触
土建工程师和安装工程师用同一套KPI,导致安装团队拼命压缩材料规格,结果空调系统运行半年就频繁故障。每个专业的造价控制重点天差地别,盲目统一标准只会催生形式主义。
3. 事后算账导致过程失控
某EPC项目到竣工结算才发现钢结构含量超标,此时已无法挽回。传统考核多聚焦较终造价偏差率,但等到结果出来,木已成舟,再严格的考核也只是"马后炮"。
二、三维考核框架:从结果追溯到过程
经过100+项目验证,我们总结出"基础能力-过程质量-成果效益"的三维考核模型,每个维度设置差异化指标:
(1)基础能力维度:专业硬实力是底线
核心指标:
定额理解准确率(近三年项目抽查,错误率需<2%)
软件操作熟练度(GTJ算量效率≥80/小时,广联达计价套项速度≥30项/小时)
政策更新敏感度(新规范发布后1个月内组织内部培训并经过测试)
实操案例:
去年我们对新入职造价员做考核时,故意在图纸中设置3处隐蔽工程的定额争议点,结果8名参考者中有5人混淆了"满堂脚手架"与"综合脚手架"的适用范围。这直接推动我们建立了"每月定额错题本"制度。
(2)过程质量维度:把漏洞堵在萌芽状态
关键控制点:
阶段考核指标数据来源
招投标阶段清单漏项率招标控制价与中标价对比
施工阶段签证变更审批及时率监理日志与签证单对比
结算阶段争议问题解决周期结算谈判记录
创新做法:
在某市政项目中推行"造价过程红绿灯"制度:发现图纸问题24小时内反馈的亮绿灯(不扣分),超过72小时未处理的亮红灯(扣5分/项)。实施半年后,图纸问题导致的造价争议下降67%。
(3)成果效益维度:用数据说话的终极检验
核心指标:
目标成本偏差率(±5%为出色,±8%为合格)
成本节约贡献率(结算造价低于目标成本的部分/目标成本)
甲方投诉率(因造价问题引发的投诉需≤1次/年)
真实故事:
2022年我们承接的医院项目,经过优化基坑支护方案节约造价380万,但结算时发现保温材料认价单缺失导致审计核减120万。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:效益指标必须与过程资料完整性挂钩,现在我们将"结算资料完整率"纳入一票否决项。
三、让考核落地的五套实用工具
工具1:造价指标数据库
建立分类型、分区域的造价指标库,比如"华东地区20层剪力墙结构住宅"的单方造价、钢筋含量、混凝土含量等数据。考核时将新项目指标与数据库对比,偏离度超过15%必须提交专项分析报告。
工具2:全过程跟踪记录表
设计包含"问题描述-责任部门-处理方案-预计影响-实际结果"的五维记录表,要求造价工程师每周更新。某项目经过该表发现,施工单位连续三个月虚报钢筋用量,及时止损230万元。
工具3:360度评价表
评价主体权重重点关注内容
直接上级40%成本控制效果
施工单位20%过程配合度
审计单位20%结算资料规范性
同事互评20%团队协作能力
工具4:考核结果应用矩阵
考核等级薪酬调整培训方向晋升机会
S级+15%绩效奖金成本策划高级研修优先推荐
A级+8%绩效奖金专业技能深化重点培养
B级不调整基础能力提升观察使用
C级-10%绩效奖金待岗培训暂停资格
工具5:动态优化机制
每季度召开考核复盘会,去年我们发现安装专业考核中"材料损耗率"指标持续偏低,深入调查后才知道是施工单位虚报领料数据。随即增加"现场材料抽查频次"指标,问题迎刃而解。
四、常见问题解答(来自一线的真实困惑)
问:中小型企业没有条件建立完整数据库怎么办?
答:可以先从3-5个典型项目做起,重点积累"混凝土用量""钢筋含量""措施费占比"等核心指标。我们合作的某装饰公司,用Excel表格记录了20个项目数据,照样把成本偏差率控制在6%以内。
问:如何避免考核变成"填表大赛"?
答:所有考核数据必须从业务系统自动抓取,比如从ERP系统取付款数据,从BIM模型取工程量数据。人工填报的内容控制在总考核量的30%以内,且必须附原始凭证扫描件。
问:新人考核标准是否需要降低?
答:基础能力指标可以放宽,但过程质量指标必须统一。我们对入职不满一年的员工,允许算量误差率放宽到5%,但"签证变更及时率"仍要求达到90%,这是培养责任意识的关键。
造价考核不是为了惩罚谁,而是要经过科学的评价体系,让每个造价人员都清楚:自己的工作如何影响项目利润,如何经过专业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。当考核指标真正与业务痛点挂钩,与个人成长绑定,才能实现从"要我控"到"我要控"的转变。记住,较好的考核制度,是让出色者不吃亏,让懈怠者有压力,让整个团队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。
- 详情请进入襄阳优路教育
- 咨询电话:15623668780
- QQ咨询:2056625662 微信同号
尊重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:http://youluxy.5zix.com/news/139213/ 违者必究! 以上就是襄阳优路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工程造价如何考核的全部内容。